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蜡像馆设在斋宫内。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公园占地面积37.4公顷年游人量五六百万人次,是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闻名遐尔的皇家坛庙园林。公园的前身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
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图,双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方泽坛也称拜台,是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主建筑,占地面积为一万七千六百八十九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这样宏伟宽敞祭地之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多达80棵。
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七,会举办地坛庙会,届时会以古坛风貌为依托,开展一系列颇具民族、民间、民俗特色的精彩活动。此外,一年四季的四次书市也是这里的一大看点。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古代风格诗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现代诗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介绍作诗并结合图片作画
正在生成图片...
景点关联的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视角解读:
从东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地坛公园不仅是一个历史与自然的交汇点,更是一个体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场所。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地坛公园作为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其设计与布局遵循了自然的规律,体现了对大地的敬畏与尊重。公园内的古树、湖泊、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平和,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体验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西方哲学视角解读: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地坛公园则可以被视为一个探索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空间。西方哲学,尤其是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强调理性与自然法则。地坛公园的布局与设计,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秩序的理解与尊重。公园内的每一处景观,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与理解。在这里,游客可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自然法则如何影响人类社会与文化。地坛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人们思考自然、历史与文化交汇点的哲学空间。
无论是东方哲学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哲学的理性探索,地坛公园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