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景山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曾经是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1957年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AAAA级景区。
景山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景山相对高度45.7米,海拔高度94.2米。景山始终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围墙和宫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落保持完整。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40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夏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登上景山,见大势已去,在景山自缢。1930年,故宫博物院在景山东麓立“明思宗殉国处碑”,1944年立“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使这里成为北京著名的人文景观。
景山山上五亭横列,中峰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富览亭。登上景山,俯瞰北京,古都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景山园林特色是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几万株。景山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实秋菊展,三季花团锦簇,四季松柏常青。
景点相关的古诗
《题景山挂图》 清 爱新觉罗·溥杰 两代故宫称别苑,五亭珠贯势犹龙。 兆烝今日供游骋,笑指煤山傍麓松。 【解释】《题景山挂图》是清朝爱新觉罗·溥杰为景山所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景山及其历史背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皇家园林的独特情感与思考。•“两代故宫称别苑”:首句点明景山在明清两代作为皇宫别苑的地位。景山位于紫禁城北侧,是皇帝及其家族休闲游憩的地方,见证了两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五亭珠贯势犹龙”:描述了景山上五座亭子如珍珠般串联起来,气势犹如蜿蜒的巨龙。这不仅展现了景山建筑布局的精巧与壮观,也暗示了其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重要性。•“兆烝今日供游骋”:此句提到今天的人们可以在景山游玩,享受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兆烝”指的是广大民众,表达了景山从皇家私有变为公众共享的历史转变。•“笑指煤山傍麓松”:最后一句以轻松的语气提及景山旁边的小煤山(今万岁山),以及山脚下的松树。这里的“笑指”可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历史的一种淡然和释怀,同时也反映了对景山现今开放、平易近人的状态感到欣慰。整首诗将景山的历史地位、建筑特色与现代用途相结合,既表达了对昔日皇家园林辉煌的回忆,又体现了对它现在成为人民公园这一变化的认可与喜悦。通过这样的描写,溥杰不仅展示了景山的文化价值,还传达了时代变迁下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新感情。 《景山》 清 纳兰性德 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 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 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 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解释】《景山》是清朝纳兰性德描写北京景山的一首诗,展现了景山的壮丽景色及其作为皇家园林的独特地位。诗中,“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描绘了冬日景山在白雪覆盖下宛如仙境中的瑶岛,其高耸入云的姿态仿佛天上的白玉京城,极尽宏伟与梦幻。“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进一步强调了景山陡峭的高度和雄伟的气势,它不仅高于周围的城墙,更显得卓尔不群。“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描述了景山脚下精美的道路蜿蜒环绕,红色的楼阁错落有致地迎接游客,增添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最后,“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表达了景山由于接近天空,得到更多的雨露滋润,因此这里的草木总是最先繁荣生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对景山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体现了作者对这片皇家园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景山在清代作为重要地标的意义。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古代风格诗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现代诗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介绍作诗并结合图片作画
正在生成图片...
景点关联的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视角解读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公园。从东方哲学的角度来看,景山公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山体本身是自然的造化,而人工的园林设计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共处。山上的万春亭、观妙亭等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对话。在东方哲学中,山被视为大地的脊梁,是稳固与力量的象征,而景山公园的山体则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
西方哲学视角解读景山公园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景山公园可以被解读为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西方哲学中,美被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景山公园的布局与设计,体现了西方园林美学中的对称与秩序,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的野趣,这种结合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对“美”的理解——即在秩序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此外,景山公园作为历史的见证,其每一处建筑与景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与西方哲学中对历史的重视相呼应,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也是理解现在与未来的钥匙。
无论是东方哲学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哲学对“美”的追求,景山公园都以其独特的存在,展现了不同文化视角下的哲学思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