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经过1957、1960、1973、2008年几次大规模扩建,现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并珍藏了老一辈革命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存瑞烈士的题词、书画210余件。该园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和向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底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8年国家投资2818万元,修建了英雄广场、董存瑞纪念馆,新馆占地23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馆内的声、光、电和投影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馆于2008年5月25日对外开放,英雄广场也已投入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了董存瑞烈士陵园红色景区品牌影响,为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继承革命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景区。2008年被河北省纪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隆化县委县政府提升为正科级单位,并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该园先后获得全国旅游系统“巾帼文明岗”,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优质服务品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承德市“三八”红旗集体,文明优质示范窗口单位,承德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作为全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董存瑞烈士陵园始终坚持在教育载体上做文章,以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地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年接待参谒者近38万人次,同时接待了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建园59年来,共接待参谒者1100余万人次,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展示隆化形象的窗口。
图片来源: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古代风格诗
人工智能根据景点作现代诗
景点关联的哲学思想
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哲学解读:
东方哲学视角:
在东方哲学中,尤其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与“义”。董存瑞烈士陵园作为纪念英雄的场所,体现了“义”的精神。董存瑞在关键时刻舍身炸碉堡,其行为超越了个人生死,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大义。在东方哲学中,这种牺牲精神被视为高尚的道德行为,是“仁”的体现,即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陵园的存在,不仅是对英雄个人的纪念,更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后人学习英雄的高尚情操,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西方哲学视角: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看,董存瑞烈士陵园可以被解读为英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体现。英雄主义强调个人的勇气和牺牲,董存瑞的行为正是这种英雄主义的典范。他面对死亡,选择了勇敢和牺牲,这种选择体现了个人意志的自由和对更高价值的追求。在存在主义哲学中,人的存在是通过行动和选择来定义的,董存瑞的选择展示了他作为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陵园作为纪念场所,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的颂扬,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的角度,董存瑞烈士陵园都承载着对英雄精神的纪念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