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
灯彩(北京灯彩)
灯彩又名“花灯”,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装饰性传统手工艺品。在历史上,张灯结彩是元宵节最主要的节俗活动,火树银花是元宵夜最突出的景观。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光”与“彩”综合的灯彩艺术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北京灯彩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按使用方式分,它主要有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几大类;按制作材料分,包括纱灯、宫灯、走马灯、立体动物灯、金属灯、料丝灯等多个品种。北京灯彩制作技艺较为丰富,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书画等都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北京传统的灯彩活动主要在元宵节举行,后来逢到盛典、新婚、寿辰、节庆等喜事也都要张灯结彩。灯彩成为祥瑞吉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灯节的消失,北京灯彩仅剩下宫灯和红纱灯两个品种,其余各种花色灯彩的制作技艺均已失传。面对灯节衰落、灯彩逐渐消失、外来节俗削弱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现代科技冲击传统手工艺等一系列的难题,北京灯彩举步维艰,后继乏人,急需抢救保护。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戏曲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工序主要包括画、刻、凿、染色、裹绒、掐丝、拼胎等十几道。 戏曲盔头是随戏剧发展而生的产物,它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戏曲演员穿着的戏装相协调,丰富表现戏剧人物的形象特点。 戏曲盔头分巾帽和盔帽,也称软帽和硬帽。巾帽是用绸缎等布料配合刺绣工艺缝制,质地较软。盔帽先用硬纸板制成帽坯,上面装饰龙、凤、狮、虎等图案,再用绒球、珠子等装配而成。
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自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蒙古歌曲分为两个主要品种,其一是乌日汀道或称“长调”,其二是“短调”(bogino duu)。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长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13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已有记载。直至今日,长调仍保留着丰富的不同地域的风格。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牧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在表演和当代音乐创作中,长调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相关主题景区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和宏村这两个传统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上世纪已基本消失或改造的非城市聚落的面貌。它们的街道规划、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完善的水系的结合,都是现存的独特范例。
苏丹尼耶
奥杰图陵墓建于 1302-12 年,位于蒙古人建立的伊尔汗王朝的首都索尔塔尼耶。索尔塔尼耶位于赞詹省,是波斯建筑成就的杰出典范之一,也是波斯伊斯兰建筑发展的重要纪念碑。这座八角形建筑顶部有一个 50 米高的圆顶,圆顶上覆盖着绿松石色的彩陶,周围环绕着八座细长的尖塔。这是伊朗现存最早的双壳圆顶建筑。陵墓的室内装饰也非常出色,AU Pope 等学者将其描述为“泰姬陵的先驱”。
斯托克莱特故居
1905 年,银行家兼艺术品收藏家阿道夫·斯托克莱特委托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的主要建筑师之一约瑟夫·霍夫曼设计了这栋住宅,他既没有对项目进行美学限制,也没有施加任何财务限制。住宅和花园于 1911 年完工,其朴素的几何形状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转折点,预示着装饰艺术和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斯托克莱特住宅是维也纳分离派最成功、最同质的建筑之一,展出了科洛曼·莫泽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体现了创造“整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的愿望。该住宅是欧洲建筑艺术复兴的见证,保留了大部分原始装置和家具,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保持了高度的完整性。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圣保罗医院 (巴塞罗那)
这是加泰罗尼亚新艺术派建筑师 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 对巴塞罗那建筑做出的两大杰出贡献。加泰罗尼亚音乐宫是一座充满活力的钢框架建筑,光线充足,空间宽敞,由当时许多顶尖设计师装饰。圣保罗医院的设计和装饰同样大胆,同时完美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日光的神社和寺庙
日光的神社和寺庙及其自然环境数百年来一直是以建筑和装饰杰作而闻名的圣地。它们与德川幕府将军的历史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