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
地毯织造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织造技艺是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它将羊毛线盘绕起来打成结扣,栽在由经纬棉线交织而成的地毯底基上,以形成高出的绒面。我国以羊毛线编织地毯约始于新石器时代,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地区和民丰县汉墓出土的双股羊毛线栽绒地毯来看,东汉时期地毯编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宫廷和富豪宅第均铺设地毯。元代,受蒙古族生活方式影响,宫廷设置剪毛花毯作坊等。明清两代,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的地毯织造得到迅速发展。 地毯的织造技艺包括设计、织造、平活、剪片(用剪刀将平面图案剪成立体状)、洗毯、整理等环节。织毯的羊毛线有的仍采用古代植物染料加以印染。我国地毯不仅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用品,而且大量出口到海外。地毯的图案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刺绣、织锦、瓷器等图案的特点,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地毯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北京手工地毯旧称“官坊毯”,又称“宫毯”。织毯技术西汉时由西域传入我国,到唐代,中原地区的地毯织造已大致成熟。元代织毯业兴盛,出现了大规模的织毯作坊。明代官营织毯机构开始织造高质量的官坊毯,入清以后,北京官坊毯的图案渐渐形成多民族色彩、纹样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20世纪以来,北京宫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00年,北京宫毯在法国巴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1920年,北京宫毯作坊已有354家,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1956年,公私合营的北京第一地毯厂成立,后与地毯三社合并,更名为“西城地毯厂”,1965年又更名为“北京市地毯五厂”。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北京宫毯出口处于鼎盛期,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声誉。 北京手工地毯织造技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织毯使用专业设备,即机梁;二是织毯专用工具和量具;三是织毯按传统可分为抽绞地毯织造和拉绞地毯织造两种技艺类型。北京宫毯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由前期准备、织毯成型、美化整理三个工序组成,其特点是:一、图案设计精细,构思完美;二、选料精心,配线准确;三、加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北京手工地毯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宫廷艺术的特色,业内称之为“京式地毯”,并在其基础上向民间拓展,使之既存皇家气派,又有民间韵味。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一直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目前受现代化地毯工业的冲击,织毯企业举步维艰,后继乏人,织造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需积极进行抢救保护。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是1911年创始于天津的老字号,20世纪30年代到北京开设分号。创始人刘锡三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聘请行业内的高级技师,并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配活时要求原料精良,毛的倒向要一致,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颜色、软硬也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可有直刀、顶刀、斜刀、人字刀、弧形刀、月牙刀、梯子刀、鱼鳞刀等多种刀法,不拘一格,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缝制时,要求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要求缝对缝、十字平,其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的诸多要求更是精细异常。 盛锡福皮帽外形端雅大方,做工考究精致,戴着轻软舒适。民国时期,盛锡福皮帽就备受推崇,“头顶盛锡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盛锡福皮帽更是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盛锡福技师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制帽,盛锡福皮帽还曾被选作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 现在能纯熟掌握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的第四代技师仅有两位,他们的弟子也都年逾不惑。必须对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让它继续传承下去。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北京都一处老店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年(1738),起初是山西人王瑞福开设的小酒店“王记酒铺”,乾隆十七年(1752)更名为“都一处”,主要经营烧麦。 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都一处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烧麦制作技艺,其中烧麦的擀皮工艺堪称一绝,擀出的烧麦皮每张都是24褶。都一处烧麦品种之多,在全国仅此一家。老店最初以猪肉馅、牛肉馅、素馅和三鲜(猪肉、海参、虾仁)烧麦闻名,随后又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增添了鱼肉、蟹肉、虾肉等海鲜馅的烧麦以及以猪肉为主,分别与白菜、韭菜、茴香、南瓜、大葱、西葫芦等相配而制成的四季烧麦。20世纪80年代以来,都一处又相继开发出山楂烧麦、一品红烧麦、枸杞烧麦等滋补类烧麦,还创新工艺,制成双色烧麦、彩色烧麦、翡翠烧麦、薄荷烧麦等特色烧麦。同时,积极丰富烧麦口味,推出了酸、甜、咸、鲜、香、辣等十几个系列三十多种烧麦。 都一处烧麦独具特色,既鲜美可口,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烧麦顶部的麦穗有24褶,如同细腰叠裙,皮薄透馅,青白透明,亭亭玉立。食之则香而不腻,回味无穷。都一处制作的烧麦曾先后获得过全国烹饪大赛第一名、“金鼎奖”及“中华名小吃”等殊荣,都一处老店也荣获“中华饮食名店”等称号。 目前资金短缺、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培养难度大等问题正影响着都一处的发展,也影响着其烧麦制作技艺的顺利传承,有关方面对此应加以重视,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