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制茶师根据当地的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的多种需求。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寺院等场所饮用茶与分享茶。在交友、婚礼、拜师、祭祀等活动中,饮茶都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为多民族共享,为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该遗产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雁栖湖位于怀柔城北8公里,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198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雁栖湖被列为“七五”期间北京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雁栖湖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连续6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景区,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雁栖湖由东、西两个湖区组成,水面宽阔,湖容量3830万立方米,水面达230公顷,湖岸线20余公里,最大水深25米。雁栖湖水由上游莲花泉水汇集而成,湖水清纯碧蓝,湖区气候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白天鹅、仙鹤等珍禽在湖中戏水,为雁栖湖增添了勃勃生机。 雁栖湖自然风光旖旎,春季,峰峦滴翠、万花吐蕊、雁荡鹤舞、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盛夏,湖光山色,青翠欲滴、击水漫游、飘逸醉人;金秋,风清气爽、花果幽香、满山红叶、令人心驰神往;冬日,冰雪覆盖,一片银装世界,清白朦胧,如诗如画。 雁栖湖三面环山,北面群山环亘,重峦叠嶂,著名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中蜿蜒穿行;西面是巍峨的红螺山主峰,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与雁栖湖自然美景遥相呼应,相得益彰;金灯山和元宝山如两颗璀璨明珠镶嵌于雁栖湖东岸,山顶曾有一座古寺—金灯寺,与山下的普照寺共称为怀柔旧八景之一—金灯普照。 优越的生态环境、区位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雁栖湖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将怀柔定位为“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并列入全市 “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功能新区之一,为怀柔长远发展设计了新的框架和蓝图。怀柔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交往功能。2010年4月2日,市委、市政府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地区,实施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 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整体规划范围31平方公里,包括21公里的国际会都和10平方公里的雁栖小镇两大建设板块。其中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核心区占地余80公顷,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7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位于雁栖湖核心岛的国际会议中心,清水精品酒店,12栋国宾级别墅,以及沿湖布设的国际五星级酒店和松秀园媒体村。 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和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召开,为雁栖湖再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以雁栖湖为核心,重点建设环湖景观带、峰会核心区、高端接待区、综合服务区、景观环境区和生态保育区,全面提升景区功能和接待水平,将雁栖湖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发展示范新区、首都国际交往职能的重要窗口、世界级城市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休闲胜地的AAA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