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
八达岭长城传说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及交通要道。最早有关八达岭的传说源于上古神话,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至明代,八达岭长城一线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每一处村、寨、城、关甚至石、泉等都有传说,世代相传的《望京石》、《六郎影》、《金牛洞》、《石佛寺》、《穆桂英点将台》、《弹琴峡》等传说犹脍炙人口。连“八达岭”这个名称的由来,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多种版本。 八达岭长城传说根植于民间,地域性强,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是通俗易懂的原生态文学样式,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产生既与当地的特殊环境、历史状况有关,又与生产生活、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等因素密不可分。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在传承中经过无数人的讲述、充实,至今传承不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学艺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学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讲述及研究人员日渐减少,面临失传的窘境,急需加以保护。
永定河传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由于地势关系,历史上永定河流域水患连连,于是河名与避免灾患、安稳生活的愿望相关联。永定河流域流传着大量有关永定河的传说,其基本特征是传说与史实相联系,在传说中映射出历史的影子。在众多传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河挡挡河的传说》、《石经山和湿经山的传说》、《永定河镇水牛的传说》、《王老汉栽种河堤柳的传说》、《冯将军严惩老兵痞的传说》、《麻峪村由来的传说》、《刘娘府的传说》等。 永定河传说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永定河两岸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记述了人们治理永定河的历史,为研究北京生产发展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传说中反映出的永定河周边人民为制服水患与大自然不懈抗争的精神,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目前北京石景山区掌握着大量永定河传说的传承人年事已高,如不抓紧记述整理,流传久远的永定河民间传说很可能在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渐趋式微,最终随着讲述人的逝去而消失殆尽。
天坛传说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代帝王在此祭天、祈谷和祈雨。天坛的传说因天坛建筑和皇帝祭天大典而萌生和发展。“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天坛建筑群具有神圣而独特的寓意,成为相关传说发生和繁盛的重要驱动因素。天坛传说在北京市民中广为流传,特别是在天坛周边的地区金鱼池、法塔寺、四块玉、天桥等,尤其盛传不衰,是北京本土文化的一支奇葩。天坛传说大致包括天坛建立传说、景物传说、民俗传说、坛根儿传说、相关人物传说五个部分。 天坛传说以口头民间文学特有的流传延续模式,在社会群体中传承。数百年来,一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崇文区文化馆(现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天坛公园管理处采录编辑了《崇文民间文学选编》和《天坛景物传说》。2005年全国非遗普查以来,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又组织力量新收集采录了一批天坛传说。 天坛传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其一,它体现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一系列中国人的宇宙观。其二,无论是与天坛建筑和功能相关的,抑或是阴阳相济的哲学观念,与帝王形迹、与礼俗相关的传说,都是从平民百姓的立场所作的阐释与演绎。其三,天坛的传说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在传播中具有广泛性和延伸性。
曹雪芹传说
曹雪芹(西山)传说是主要流传于北京香山、寿安山、金山—被称为“小西山”一带、以曹雪芹其人和《红楼梦》为题材的民间传说,属于“人物传说”。 曹雪芹(西山)传说是香山地区民众的集体口头创作,流传时间已有二百余年。内容涉及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性情品貌、出众才华以及《红楼梦》的人物原型、创作环境等,表达了人们对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喜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和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曹雪芹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他的传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逐渐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历史故事和人物典故也附会到传说中来,加诸于曹雪芹身上,使曹雪芹作为伟大作家之外,又具有了若干行侠仗义的“机智人物”的色彩。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加工琢磨,传说色彩日浓,表现了北京西山地区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曹雪芹(西山)传说是通过民众集体传承方式流传下来的一宗珍贵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人口的流动、老人相继故去以及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处于濒危状态。
卢沟桥传说
卢沟桥传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修建卢沟桥、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墩斩龙剑、卢沟晓月、卢沟桥与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等方面。关于卢沟桥传说最早的记载现已很难查找,但在民国时期的报刊上曾登载过有关卢沟桥传说的文章。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更使卢沟桥名扬天下。关于卢沟桥的传说故事,均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资料之中。已经初步整理的传说故事分别记录在《卢沟晓月》及《卢沟桥的传说》的专辑中。 卢沟桥传说历史源远流长,其传播地域非常广泛,不但流传宛平全境,辐射全国,甚至远播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区。与卢沟桥本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一样,卢沟桥传说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
相关主题景区
莱茵河中上游河谷
莱茵河中游河谷绵延 65 公里,拥有城堡、历史名城和葡萄园,生动地展现了人类与壮丽而多样的自然景观的悠久历史。它与历史和传说密切相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沕沕水生态风景区
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位于革命老区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南边缘,旅游面积1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100米,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95公里。现为国家4A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景区。该景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于一体,品味高雅、特色鲜明、风情浓郁、倍受游客青睐。早在明清时代,即为平山“八大胜景”之一,素享“沕水瀑布天上降”的盛誉。 相传,远古时代,沕沕水十年九旱,民不聊生,饮水限量,洗衣轮流。善良村姑金凤,舍己为游僧洗袈裟,咬断五色线头,致使身怀龙孕,得观音护佑,生五龙,成圣母,开灵泉,解民难。百姓感恩戴德,修圣母庙,建水母庙,举办庙会,香火旺盛,虔敬应验,除忧消灾。传说为道道景观涂抹了一层神秘色彩,天然石拱桥、盈水井,由观音为圣母点化;灵泉洞为百姓多子长寿之源;五龙潭为龙子享乐的宫殿;青石桥为青龙的化身;灵鹫、骆驼、神龟、雄狮皆为护泉的神禽怪兽;情人谷源于僧人蒙爱还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