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

根据您选择的标签主题,智联文脉通过AI分类推荐系统为您智能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非物质文化
...
北京蒙镶技艺

北京蒙镶技艺,北京市东城区传统技艺。 蒙镶是一种传统的金属錾刻工艺,起源于中国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蒙镶金属錾雕经元、明、清三代民族文化融合而发展成熟,是蒙、藏、满、维等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结合而成的特有北京金银器。 清顺治九年(1652)起,蒙镶金属錾雕因北京、承德等地大量建造喇嘛庙而兴盛,作品多为皇室贵族或宗教礼仪祭祀所使用,成为皇家工艺。 清中后期,蒙镶金属錾雕逐渐传入民间,先后在北京安定门、雍和宫一带,形成面向蒙藏人群的铜器产销区域。 北京安定门外的荣和铜铺是当代蒙镶的起源。 1892年,在京的錾铜艺人石荣开了荣和铜铺,专门承做来自蒙古、西藏的寺庙佛像、宗教法器和宫廷的金银礼乐仪仗器,其手艺活被誉为京城第一,擅长佛像。 北京蒙镶工艺是蒙藏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的结合与继承,兼具藏传佛教古朴、大方和皇家用品的精美与华丽,这曾经是清代皇家传承工艺,也是寺庙佛像和宗教法器的常用技艺。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